说起来这一篇也咕咕咕了许久了,从 RX5700/5700XT 刚发布的时候我们就留意到虽然 RX5700XT 比较灰烬,但是 RX5700 明显被官方封印了一些实力,跟当初的 Vega56 强制锁定显存种类、锁定功率上限之类的办法如出一辙,这不禁就引起了人们的一些遐想。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当初 AMD RX5700 系列评测里的内容:

RX5700 和 RX5700XT 的区别:
-
阉割 10%的规模
-
频率降低到 1465/1625/1725MHz,而且驱动里最大可调范围只有 1850MHz
-
功率上限降低到 150W,而且驱动里最大可调范围只有 120%(180W)
-
外观设计阉割(emmm)
-
显存方面由三星 GDDR6 更换为镁光 GDDR6(目前拆过的两张 5700XT 和 5700 都是这样的搭配,不排除后期会出现类似三星显存版 Vega56 这样的三星显存版 RX5700,这边只考虑镁光的情况)

然后实际性能差距如图所示。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个问题:RX5700 与 RX5700XT 相差了 10%的规模,还有其它方面不小的阉割,但是总体性能差距却也只有 10%左右。这像极了当年的 Vega56 和 Vega64,可能由于架构方面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流处理器单元无法满载,瓶颈卡在两者配置类似的 Rander-Back Ends 或者显存方面。这让我们在感慨苏妈需要找老黄去进修一下刀法的同时也不禁让我们想到,既然两张显卡的 IPC 这么看来可能差不太多,那有没有可能像当初的 Vega56 一样,通过某种方式解放它身上的封印呢?
刷 BIOS 可以吗?
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跟 Vega56 一样看看 5700 能不能刷进 5700XT 的 BIOS 直接解锁所有限制,这个办法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想到的。顺着这个想法我去 Techpowerup 搜了一下,果然有 RX5700XT 甚至 RX5700XT 五十周年纪念版(那个核心应该是挑过的)BIOS。而且惊喜的发现 5700XT 的 BIOS 是支持镁光和三星两种 GDDR6 显存的,看起来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但是紧接着继续搜索,就感觉被浇了一瓢冷水——现在最新一版的 ATIWinFlash 工具还是今年 2 月份发布的,并不支持 Navi10 显卡的 BIOS 刷新,试了一下根本不认设备,看来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戴着镣铐跳舞
那就换一条路。直接超频对于 RX5700 基本没用,因为 TDP 上限卡得实在太低,直接把 Wattman 的滑块往右拉反而会导致性能降低……不过相信之前玩过 Vega 或者 RX480/580 系列显卡的同学应该都比较熟悉一种手段就是降电压超频,所谓戴着镣铐跳舞即是如此,在无法突破锁死的功耗和散热上限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榨取性能的一种手段。鉴于 Wattman 里给的频率上限只有 1850MHz,这个核心的超频极限肯定不止这一点,那就直接加满到 1850MHz 好了。

反复尝试之后在 1850MHz Max Boost、1.0V 的电压下可以稳定通过所有测试,此时 180W 的功率上限完全足够,显卡基本撞不到功率上限。(有意思的是 GTX1070Ti 差不多也是这么个设定,Max Boost 1872MHz、电压上限 1.087V,TDP 180W)

散热方面也完全够用,最终 Time Spy 得分 8325(好像不知道哪里出了点问题这个成绩有点偏低),刺客信条奥德赛 2K 分辨率 53 帧,相比默认设置下提升 6%,聊胜于无。温度在 70 多度,涡轮风扇转速 42%,刚刚好能听见一些风噪声的水平。

如果你买的正好是一张公版 RX5700,而且不打算做任何的改造与折腾,这样使用基本上就是你能获取的最大性能了。跟 RTX2060Super 默认频率表现差不多(视不同游戏表现略有不同)。考虑到 RTX2060Super 也可以用 OC Scanner 一键榨出 6%的性能来,这个方案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性价比终点。
破解功耗
相信经常关注硬件新闻的应该都听说了德国老哥通过更简单的改注册表的方法破解 RX5700/RX5700XT 功率上限、超频上限之类限制的东西,相对于刷 BIOS 这种办法来说更加安全,而且想还原回去也更加容易。所以当初我就保存了一份注册表文件备用,但后来被各种新品评测占用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个的时候发现德国老哥的链接已经被和谐了,还好庆幸自己保存了一份注册表文件,然后试了一下升级到最新的 7.3 版本肾上腺素驱动之后这个办法依然可用。估计一时半会 AMD 也不会去封这个窟窿,万一以后哪天真的封了,到时候对应 Navi 架构的 ATIWinflash 应该也就更新了,再去用刷 BIOS 破解的方法也不迟,美滋滋。
鉴于德国老哥的链接已经被和谐了,我自己存了一份放到百度网盘,里面有 RX5700 和 RX5700XT 的注册表破解文件,直接解压找到对应的双击导入就可以用,非常方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kNYZ8lQtrtY6uvBMCm1zg
提取码:7al5
这个压缩包里面还有一个使用说明,打开就可以看到各个注册表文件对应的解锁限制:

既然要快乐到底那就大胆一点,直接导入“EvenMorePower5700”这个注册表文件,然后重启电脑,再打开 Wattman,就能发现整卡的超频上限已经被加到了 2100MHz,显存频率上限达到 1000MHz(等效 16Gbps,但是是上不去的,能超到 925MHz(等效 14.5G)就不错了,同样的颗粒,AMD 的显存控制器还是差点事情),电压上限 1.225V,功率上限+90%(285W)。基本上来说对于非液氮极限超频的场景都完全够用了。

直接都拉满虽然非常爽非常快乐,但也同时会带来一个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涡轮散热器想支撑 285W 的功耗是非常困难的,用过公版 1080Ti/Titan Xp/Titan V 的用户应该都对那个动不动降频到 1.5GHz 的事情深有印象(但是谁叫 NV 的泰坦皮好看呢……)。所以在开始释放它的全部潜力之前,还需要对散热上做一些文章。
散热改造
在之前镭 7 的评测当中我们做过一个测试,就是 AMD 标配的那个石墨导热贴由于基本是固态的,虽然理论导热效能极高但是实际中间可能有大量空隙,温度表现并不太好。换成 7921 之类的适合显卡使用的硅脂之后温度有所下降。所以对于 RX5700 我们也做了这么个测试,固定涡轮风扇的转速为 40%(说实话这是我能接受的这个风扇的噪音上限了,再高的话根本无法正常玩耍…),把原始的石墨贴片替换为顶级硅脂利民 TF-X,对比这时候的温度表现。(采用的超频设置仍然是前面降压超频里的,并未破解功耗)




满载核心温度降低了 4℃,相比镭 7 的接近 10℃降温来说非常不明显,可以认为这时候涡轮本身的排热能力已经成为了最大的限制,再加上现在卖的公版卡都有 AMD 的质保防拆贴纸,强烈不建议这么搞(当然如果你的卡跟我一样是白嫖来的那就无所谓了……)
这种情况下换散热器肯定是势在必行的,但是现在显卡的散热器高度定制化,想找到一个能完美换上的散热器肯定是难上加难。最后翻了一圈,找到一个 ID-Cooling 的丐版 120 排显卡水冷,给 5700 换上。注意此时显存和 MOS 管没有任何散热措施,但从后面的热成像图中可以看到其实温度还好,再说就是为了跑个测试看看,也不会日常长时间使用,所以就没有去管它。


破解功耗限制跑分的时候这套水冷最热的地方是右边风扇吹不到的显存颗粒,温度差不多有 80℃,虽然一时半会的没什么危险但不建议这么长时间用,还是建议等非公或者改全覆盖分体水。
这么折腾一圈之后终于可以火力全开了,功耗拉满 285W,频率 2.1GHz,稍微降一点点电压使得它不会瞬时功耗太失控。

跑分的时候实际运行状态如图,实际功耗 230~250W,频率 2030~2060MHz,离设定的上限还有一定距离,按道理说可以精细化去调节的话应该可以榨取出最后的这一点点潜能,无限接近 285W 的状态,而且显存也超不动,最多只能稳定 925(等效 14.8Gbps,或许是因为没有显存散热)但可能是我水平有限最好能做到的成果就是这样了,所以就以这个状态做后续的测试吧。
另外大家可以发现虽然改了水冷,而且这玩意功耗其实并不算太高(250W 也就是一张公版 1080Ti/2080 的功耗,用过这种水冷卡的人应该都知道即使是一个 120 排,压到五六十度应该也不会太难),温度依然有 70 度以上,估计还是因为 7nm 工艺过度微缩导致的传热困难,即使使用了顶级硅脂和水冷依然有点积热,250W/251 平方毫米差不多就是 1 瓦/mm²,相比以往只有大概 0.25~0.5 瓦/mm²的显卡核心来说,散热相对来说有点难度也正常。不过一个 120 排的水冷依然可以压得住,温度不太好看而已(所以可能对以后的非公 Navi 的温度表现能不能像之前的大规模开放散热非公那么好看这件事,可能还是得打个问号)。

Time Spy 跑分与温度表现,解锁功耗改水冷之后图形分突破了 9000,温度在 70℃左右。这个得分已经比默认的镭 7 都高了,但相比“为 Time Spy 跑分而生”的图灵架构来说还是有差距,9000 分只相当于默频 RTX2070 的水平。

FSE 达到 12750,估计关关后台什么的应该能有 12800,这个性能介于隔壁 RTX 2070Super 和 RTX2080 之间,别忘了这只是一张 2499 的卡……
然后这个状态是相当稳定的,并不是只能跑分。所以相应的也跑了几个之前 RX5700/XT 评测里跑过的游戏,看看灰烬解锁版 RX5700 的性能到底是个什么水准。

2K 分辨率全特效刺客信条奥德赛 57 帧,大概相当于公版 RTX2070。

2K 分辨率孤岛惊魂 5 98 帧,大概相当于 RX5700XT/RTX2070 Super。

2K 分辨率古墓丽影:暗影 78 帧,介于 RTX2070 和 RTX2070Super 之间,比 RX5700XT 略强。

2K 分辨率 巫师 3 97 帧,跟 RTX 2070Super 相当。
总体来看破解功耗、电压、频率限制然后超频之后的 RX5700 性能介于 RTX2070 和 RTX2070Super 之间,但问题是这是一张 2499 元的卡,就算把垃圾水冷的钱算上也不过两千六七,这在隔壁连一张 RTX2060Super 都买不到,所以说实际上它被封印了很多杀伤力,被功耗和频率限制自断一指的同时又被涡轮散热器自断一指,让人不由得觉得它各方面都像极了当年的 HD4850。
同时破解功耗上限跑到 2050MHz Max Boost 的 RX5700 性能跟跑 1950MHz Max Boost 的 5700XT 基本上一致,也就是说割了 10%的规模但实际的同频性能差距只有 4%多,苏妈应该跟老黄学学刀法这个事情,还真算是有理有据。
另外虽然据说 RX5700XT 可以破解超到 2.2GHz+,性能甚至可以逼近 RTX2080,但从各种渠道的信息来看这种超频并不稳定,实用性也比较差,5700XT 的价格也比较贵,同时也不像当年的 HD4870 那样率先使用了新技术显存作为区分,所以个人觉得这种破解的价值,5700 还是比 5700XT 更大一些。
最后,相对于买一张 RX5700 然后动手去改散热改注册表这种操作,相信很多人能看出来我这篇文章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没错,等非公版。A 卡几乎没有像 N 卡那种新丐中丐高丐卡的操作,剩下的几家 AMD AIB 做的卡各个都是精品产物,功率上限给得也足,散热器下料也狠,等于已经帮你解决了 5700 身上最大的这两个束缚。从本次的折腾当中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隐约看到非公版 RX5700 的竞争力,相信在普遍上市之后只要价格不爆炸,又会在当前已经分外热闹的 2000~3000 元级别甜品卡市场当中再次掀起一股 HD4850 式的腥风血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快乐肥宅实验室):【快乐见世物 vol.005】AMD Radeon RX5700 快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