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I9 9960X 评测

科技资讯 不思进取 2019-09-04 21:05:40 5758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一、前世今生:神刀奥义
Intel 自从很低调的发布了 SKYLAKE-X Refresh 系列的 7 款产品之后,一直没有很大力的去推广,除了 I9 9980XE 见到评测之外,其他型号基本见不到系统的评测,而铺天盖地的媒体推荐重点几乎都在 I9 9900K/I7 9700K/I5 9600K 三款产品之上。所以也让我时隔这么久依然可以捡漏,来写这篇 16 核 32 线 3.1GHz 主频 I9 9960X 民用亚旗舰的评测文章。I9 9960X(左)与 I9 9980XE(右)正面I9 9960X(左)与 I9 9980XE(右)背面
其实这两颗 CPU 放在一期拍照的用意是我在后面会对比 I9 9960X 与 I9 9980XE 的部分生产力性能,关于 SKYLAKE-X Refresh 除了 I9 9980XE 旗舰定位之外的其他产品媒宣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有几点:
1、SKYLAKE-X 的 7XXX 系产品市场保有量较大,此次的 SKYLAKE-X Refresh 改动较小,性能提升有限,不值得用户从 SKYLAKE-X 升级到 SKYLAKE-X Refresh。
2、SKYLAKE-X Refresh 也好还是 SKYLAKE-X 也好,都很难在 GAMING 上取得超越 I9 9900K 的表现力,而其主要用户对象是相对小众化但是多金的内容创作者,与其在这方面做大众化推广还不如直接与 Adobe、Autodesk 等创作者软件制造商合作更有效果。

SKYLAKE-X Refresh 产品列表

SKYLAKE-X 产品列表

无论 SKYLAKE-X 还是 SKYLAKE-X Refresh,Intel 总喜欢把它们叫做 high-end desktop (HEDT)平台,关于他们的区别,其实也很简单:
1、SKYLAKE-X Refresh 使用 14nm++工艺制造,SKYLAKE-X 是 14nm+。

2、SKYLAKE-X Refresh 使用顶盖钎焊,SKYLAKE-X 是顶盖硅脂,所以从上图中的 TJUNCTION 核心降频报警温度就可见一斑,I9 7960X 的降频温度是 98 度,而 I9 9960X 只有 85 度,而后者的主频确明显比前者要高一些,这也意味着 SKYLAKE-X Refresh 比 SKYLAKE-X 明显有着更好的散热效能,才敢让 Intel 这样做。

3、切割构架的刀法升级,明显 I 刀这次从+8 连续 5 下+13 了,才有这惊人的犀利锋芒!SKYLAKE-X 的 I9 和 I7 系列使用了两种拓扑构架 HCC 和 LCC,而 SKYLAKE-X Refresh 的所有 7 款产品只使用了 HCC。
在之前的几代中,英特尔一直在 Die 上添加内核并通过环形结构 ring 连接它们。每一代增加的内核都会增加访问延迟,同时降低每个内核的可用带宽。英特尔通过在自己的环形架构上将 Die 分成两半来缓解这个问题。这减少了跳跃距离并增加了额外的带宽,但它并没有解决环形架构日益增长的基本低效问题。
Skylake-X 中实现的网状结构 mesh 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网格由沿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半环的二维阵列组成,这允许通信以最短的路径到达正确的节点。新的网状结构实现了路由资源的模块化设计,以消除各种瓶颈。而连接 mesh 各个节点的单元是 CMS,如下图所示,Skylake-X 在核心 CORE/缓存 LLC、Ultra Path Interconnect(UPI)节点控制器、PCIe 控制器和 IMC 内存控制器上都设有 CMS,来完成 mesh 的网状结构连接。

LCC6-10 核心, Low Core Count (LCC),16CMS
对于 Skylake-X 而言,I9 7900X、I7 7820X、I7 7800X 都是 LCC 构架,这个结构的完整体就是 I9 7900X,10C,单核的 LLC(L3)是 1.375MB,10C 总 13.75 MBL3,其余产品只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刀法阉割即可。而对于 Skylake-X Refresh 而言,则完全放弃了使用 LCC 直接全体使用了 HCC。

HCC10-18 核心, High Core Count (HCC),24CMS
关于 HCC,Skylake-X 的 I9 7980XE/7960X/7940X/7920X 以及 Skylake-X Refresh 的所有型号都是 HCC 构架,这个结构的完整体就是 I9 9980XE/7980XE,18C,单核的 LLC(L3)是 1.375MB,18C 总 24.75 MB L3。
I9 9980XE/7980XEI9 9960X/7960XI9 9940X/7940XSkylake-X Refresh 和 Skylake-X 以上各三个型号产品在使用 HCC 的刀法是没有区别的,阉割的时候核心和 LLC(L3)缓存一起阉割。
I9 9920X(左)/7920X(右)从 I9 9920X 开始明显可以发现比 I9 7920X 多了 2 组 LLC(L3),明显可以看出 CMS 单元应该是位于 LLC(L3)中而不是位于核心中的。
I9 9900X(左)/7900X(右边)I9 9900X 比 I9 7900X 多了 4 组 LLC(L3),这也是由于前者适用 HCC,而后者使用的是 LCC,刀法使然,无可奈何。
I9 9820X(左)/I7 9800X(右)再看看 I9 9820X 和 I7 9800X,最让人生气的是即使是 8 核的 I7 9800X,使用了 HCC,也比使用 LCC 的 10 核 I9 7900X 多出两组 LLC(L3)。

所以神刀的奥义在于:Skylake-X 是核心和 L3 缓存一起切掉来完成阉割的,而 Skylake-X Refresh 是故意少切几组 L3 缓存,在相同核心的产品中,Skylake-X Refresh 的产品的 L3 缓存总是会多几组,这就造成了每个核心只有 1.375MB L3 的定律被打破了,也可以说这是 Intel 特地打造了 Skylake-X Refresh 这种高缓存的特性。

总结一下 Intel 摆出的 Skylake-X Refresh 升级理由:散热更好,主频更高,缓存更大,价格一样!

二、测试平台:双龙出海
本次为了测试 I9 9960X,加入了一些我手里拥有的其他型号 CPU 对比,分别是 I9 9980XE/I9 9900K/I7 8086K/I7 8700K,所以特地使用了 2 套配置进行测试

配置 1
CPU  Intel Core I9 9980XE/9960X主板  Asrock X299E-ITX/AC内存  Apacer NOX DDR4-3000 SODIMM 16GBX4显卡  Nvidia Geforce RTX2080Ti Founder EditionSSD   Samsung 970Pro 1TB x2散热  CoolerMaster M240R电源  Corsair SF750机箱  Ultra civiliz M1 定制版

配置 2

CPU   Intel Core I9 9900K/I7 8086K/I7 8700K
主板  Asrock Z390i Phantom Gaming ITX/AC
内存  Gskill Triden Z RGB DDR4-3200  16GBX2
显卡  Nvidia Geforce RTX2080Ti Founder Edition
SSD   Samsung 970Pro 1TB
散热  Noctua NH-D9L
电源  Corsair SF600

机箱  Smallest One Sliver

为什么不使用 ATX 而使用 ITX 平台?因为我只有 ITX 平台!软件环境完全一样:
系统  Mircosoft Windows 10 Pro X64 1809
驱动  nVIDIA ForceWare 418.81

三、初窥门径:一叶知秋
一般装机完毕第一次点亮后的验机我喜欢使用 CPU-Z 和 HWINFO 来进行硬件验证,可以对配置有个准确信息量的获取。

HWINFO 一图流整机配置

关于内存
Apacer NOX DDR4-3000 SODIMM 16GBX4 这套内存价格适中,而且条条都是三星 B-Die。

其实如果熟手去看的话,最后一张图看左下角的颗粒角标的二维码就能看出三星颗粒了,关于宇瞻内存品质,胡爷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刘爷最美,宇瞻最强!后来被浪爷缩写成:刘美宇强!

Apacer NOX DDR4-3000 SODIMM 16GB 上机后可以用 AIDA64 验证三星颗粒

这套内存的 XMP 参数是 1.35V 3000@18 20 20 38 2T,而在不支持 XMP 的笔记本上此条最高的 JEDEC 频率为 1.2V 2400 17 17 17 39 1T,其实我非常建议宇瞻多家一组 1.2V 2666 频率的 JEDEC 参数,毕竟很多笔记本都已经是 Intel 9TH 的 CPU 了,即使不支持 XMP 也原生支持 2666 频率的内存。

三星 B-Die 的 Apacer NOX DDR4-3000 SODIMM 16GBX4 是可以在 Asrock X299E-ITX/AC 上妥妥稳定 3400@18 20 20 38 2T 四通道

对于 16GB 的笔记本单条来说是个不错的成绩了,即使 G.Skill 的 3866 8GBX4 SODIMM 在 Asrock X299E-ITX/AC 上也就是稳定 3866 附近的样子再高也上不去了,何况 16G 的双面条。

关于 CPU
对于 Skylake-X Refresh 或者 Skylake-X 的 CPU 而言,单使用 CPU-Z 来识别参数是不够的

而使用 HWINFO 可以获取三个频率参数,SSE 主频、AVX2 主频、AVX512 主频,那么 I9 9960X 的各种主频如下:

使用 HWINFO 得到的数据,我将 I9 9980XE 和 I9 9960X 的三种主频做了一番对比,如下所示:

其实一比较,我觉得 I9 9960X 的频率真的是非常万精油的选择:
普通应用包括游戏2C@4.5G/4C@4.2G/12C@4.1G/16C@4.0G 满载,
对于生产力应用频率也达到了 16C@AVX2 3.5G/AVX512 3.0G

由于很多专业生产力软件仅支持到 16C,所以 I9 9960X 的 16C@AVX2 3.5G/AVX512 3.0G 去对敲 I9 9980XE 的 18C@AVX2 3.3G/AVX512 2.8G 和 16C@AVX2 3.4G/AVX512 2.9G 是占一点优势的,而对于游戏和普通应用而言,其实两者之间性能几乎没有区别,如果有,也是 I9 9960X 会以轻微的主频优势而领先一点。

在室温 17 度情况下,对于满载温度我进行了将近 20 个小时的 AIDA64 FPU 单烤,这是一个纯粹的 AVX512 3.0G 频率满载的重功耗高热量测试。

19 小时 37 分钟,CPU 满载不降频稳定在 55 度附近,这是一个极其令我有安全感的数字,虽然 CoolerMaster M240R 也并不是什么神级的水冷产品,但是在这颗 CPU 上面呈现出的压制力是绰绰有余!

关于主板
对于 Asrock X299E-ITX/AC 而言,很多人关心的是单 8P CPU 供电的电源线会不会被烧,对于 X299 而言,毕竟双 8PIN CPU 供电是很多人心中的保险。

那么在 AIDA64 FPU 单烤测试最热的 20 个小时里,我使用红外温度测试仪对这块 ITX 板王的供电部分进行了一番温度测试。

正面供电部分散热片是给 VCCIN 和 VCCSA 进行散热的,最热的散热片温度在 90.3 度,而此时 8PIN 的 CPU 供电模组线的温度只有 59.4 度,所以担心 CPU 单 8PIN 线被烧完全是多余的担忧。

而整个主板最热的部分还不是在正面的供电,而是背面供电部分的 VCCIO,最高在 101.1 度,毕竟这部分没有主被动散热。X299 PCH 散热片的最高温度在 46.9 度附近。

四、牛刀小试:实用主义
常规测试
1、CPU-Z 1.86

这个测试部分没有太多的意外,单线程 I9 9900K 是最强的,I9 9960X 也确实在单线程中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I9 9980XE,这和主频差是相符合的。如果是普通应用加游戏的话,I9 9900K 是不二选择!

2、3DMARK

这个测试环节分别测试了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CPU 分数和 FIRE STRIKE ULTRA 物理分数,测试结果都基本符合预期,倒是 FIRE STRIKE ULTRA 物理分数 I9 9960X 反超 I9 9980XE 有点意想不到。

3、CINEBENCH R15

我的记忆中 I9 7980XE 的 CINEBENCH R15 多线程得分在 33XX 附近,而 I9 9960X 多线程得分达到了 3503,增主频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体现的很直接!

应用测试

1、V-ray Benchmark 1.0.8

V-Ray Benchmark 是一款免费独立软件,旨在帮助您测试您的硬件的渲染速度。benchmark 包含两个测试场景,一个用于测试 GPU,另一个用于测试 CPU,请根据您的需要自行选择。

溯源:https://www.chaosgroup.com/cn/vray/benchmark

在 V-RAY 里的测试结果完全符合主频差+核心差的量化结果,I9 9960X 在和 I9 9980XE 的对决中几乎第一次用主频差拉平了核心差。

2、KeyShot 7

KeyShot 是大名鼎鼎的渲染软件,在 KeyShot 论坛上,建议使用附带的“相机基准”文件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方法,测试的是 KeyShot 视口中可用的连续渲染模式的每秒帧数(FPS)。数字越高越好。

测试方法是:

关闭所有其他应用程序

启动 KeyShot。

打开 KeyShot 安装附带的场景“camera.bip”。

场景打开后,单击“H”。

这将显示场景中的多边形数量和 FPS(每秒帧数)。

不要移动相机 – 让它坐下并记录帧数。

将窗口保留为默认大小 800×554。

INTEL CPU 通常对内存速度不敏感,因此内存速度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而 AMD 的 Ryzen CPU 的性能对内存非常敏感,所以内存速度在 AMD 系统上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此基准测试极其侧重于 CPU,因此使用何种 GPU 并不会影响结果。

溯源:https://www.keyshot.com/forum/index.php?board=36.0

本测试是完全的 CPU 硬核渲染项目,完全考验 CPU 核心数和频率。

3、Autodesk Maya 2018

Arnold render CPU speed benchmark for Autodesk Maya 2018 V1.0 是一个测试你的 CPU 渲染速度的 Arnold 渲染基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 Maya 渲染场景,两种测试模式,关于速度的快速测试和关于稳定性的慢速测试,我使用快速测试,查看底部的结果来比较 CPU 速度。

测试方法如下:

请务必将 maya 渲染窗口中的渲染分辨率设置为 100%(1100×620)请务必将 maya 渲染窗口中的渲染分辨率设置为 100%(1100×620)

测试环境:maya 2018 update 1, Arnold 2.02 for Maya, fast benchmark 1100x620px

溯源:https://www.antoniobosi.com

这是硬核纯 CPU 渲染的项目,完全考验 CPU 核心数和频率,结果差异也比较符合这个逻辑!I9 9960X 在和 I9 9980XE 的对决中几乎第二次用主频差拉平了核心差。

4、Autodesk Revit 2018

我使用了的 REVIT 论坛出品的 RFO Benchmark v3.1 进行测试。目前的更新已经支持 Revit 2018 乃至 2019,使用其中“Full_Standard”作为测试标准。在 RFO 基准测试中,结果分为以下几类:

更新(将文件从以前的版本转换为 2018 格式)

建模(包括创建新模型所涉及的几个步骤)

导出(将生成的模型视图转换或打印为各种格式)

渲染(使用精确的光照和效果创建模型的逼真图像)

图形(刷新,旋转和更改视图类型)

我们使用的基准变体执行每次测试的三次运行,然后平均结果,结果以秒来计算,越低越好。

溯源:https://www.revitforum.org

在更新的环节,我觉得完全考验的是 Z390 和 X299 的 NVME 磁盘性能差距,而建模以及导出的测试完全考验主频优势,当然 I9 9900K 胜出,而渲染则基本是符合核心差逻辑的,I9 9960X 在和 I9 9980XE 的对决中几乎第三次用主频差拉平了核心差。

5、Adobe Photoshop CC 2018

在这个测试环节我选择了 Puget Systems Photoshop CC 2018 Benchmark V18.4,在 Photoshop  2018 中测试所有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基准测试旨在测试各种任务的表现,以便准确地了解硬件系统在 Photoshop 中的表现。我们测试完成常规任务,应用过滤器以及生成全景图(photomerge)所需的时间。

测试列表:

1、一般测试:

打开 18MP .CR2 RAW 图像

调整为 500MB

旋转

魔杖选择

面膜细化

油漆桶

梯度

内容感知填充

保存.PSD 文件

打开.PSD 文件

2、滤镜测试:

相机原始滤镜

镜头校正

减少噪音

智能锐化

场模糊

倾斜移位模糊

虹膜模糊

自适应广角

液化

3、生成全景图

Photomerge 6x 22MP .CR2 RAW 图像

Photomerge 6x 45MP .NEF RAW 图像

基准测试中使用的评分系统基于相对于参考系统的性能,具有以下规格:

总分:1000

一般得分:100

滤镜分数:100

生成全景图得分:100

GPU 得分:100

将完成每个单独任务的时间与参考结果进行比较,并将每种类型的测试的平均值用作该测试的分数。总分是基于四项测试的加权平均值.结果越高越好:

一般 – 40%

滤镜 – 40%

生成全景图得分 – 20%

还有一个专用的 GPU 分数,它是旋转,智能锐化,场模糊,倾斜移位模糊和光圈模糊的结果的平均值,这是充分利用显卡的五项任务。

溯源:https://www.pugetsystems.com

这个测试主要考验的是主频,其次才是核心数,I9 9900K 还是最高总分获得者,其实这个软件里面,有个 I7 8700K 都完全足够了,换成 I9 9980XE 其实得到的性能收益是非常小的,完全没有性价比可言。

6、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8

PPBM Benchmark 本来仅仅支持到 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7 的,我修改了一下代码让其支持 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8,我自己称之为 PPBM12 Benchmark,若有我 MOD 后的版本需求的同学请留下自己的 MAIL 方式。

测试列表:

将磁盘 I / O 时间轴导出到 Microsoft DV AVI 文件。

将 H.264 时间线导出为 H.264 文件。

使用 GPU 硬件加速将 MPEG2 时间轴导出为 MPEG2 文件。

使用 CPU 软件加速将 MPEG2 时间轴导出为 MPEG2 文件。

选择这些测试是因为它们完全测试了磁盘系统和 CPU,内存和 GPU 系统的性能。

总时间是所有单个测试时间的总和。为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使用四个不同测试的权重,计算每台机器的标准化分数以显示性能差异。

磁盘 I / O 测试:视频处理中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是磁盘速度。该测试使用 4K 读取和大量顺序写入(大约 37 GB)。这个测试中对 CPU 比较敏感的不是核心数量而是主频高低。

MPEG2 DVD 测试:在 GPU 硬件加速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显存大小和流处理器数量。而 CPU 软件加速则同时依赖于 CPU 的核心数和主频。

H.264 测试:这个测试中 CPU 和内存通信的速度、CPU 数量、核心数和 CPU 主频是非常重要的。双路 CPU 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 CPU 之间通信延迟的影响。

MPE 收益:显示了 GPU 硬件加速比 CPU 软件加速快多少倍,最低分当然是 1,因为如果可以硬件加速的 GPU 的话,则没有性能提升。溯源:http://ppbm7.com

硬件 MPE 测试完全量化了 CPU 和 GPU 的效能关系,如果以 RTX2080TI 的硬件加速效率为基准去衡量 I9 9900K 和 I9 9960X 的话,I9 9960X 大约相当于 I9 9900K 的 20.4/12.2=1.672 倍。而单纯在 H.264 的文件处理来看在 51/31=1.645 倍左右。也比较符合核心数和主频差的逻辑。磁盘 IO 则完全体现出来的是 X299 和 Z390 的 NVME 磁盘性能差距,而 I9 9960X 在和 I9 9980XE 的对决中几乎第四次用主频差拉平了核心差。

总 结

在 I9 9960X 的应用测试中,非常接近 I9 9980XE 测试成绩的,16C 其实又是个应用软件支持度较好的点,高主频,散热给力,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可能会选择 I9 9960X 而放弃 I9 9980XE 和 7980XE,而现实就是现实,根据每核心单位价格来计算 CP 值的话,I9 9900K 只有 62.5 美金,I9 9960X 则高达 105 美金,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实在找不到特别的理由不选 I9 9900K,毕竟建模一流,渲染不差,游戏制霸,唯一的缺点就是高热难当!那么 I9 9960X 对于多金而又挑剔的内容创作者而言,人家又并不在乎和 I9 9980XE 的这点差价,所以一句话,东西是好,就是价格太贵了,如果能每核心降低到 85 美金附近,I9 9960X 在 INTEL 所有产品线中将会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原文始发 koolshare 论坛点击链接支持原创https://koolshare.cn/thread-156888-1-1.html


不思进取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Intel Core I9 9960X 评测
喜欢 (1)
[]
分享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